据了解,3D打印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即“积层造形法”)。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意味着“3D打印”这项技术的普及。该技术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3d打印机多少钱一台
3D打印是按照克重收费的,一般按照重量收费,1克1元。而3d打印机价格在20万以上。
3d打印产业链分析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是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将数字模型制造成三维实体物件的过程。该技术对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核心产业的革新有巨大推动作用。
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远大,将对传统的打印技术和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现在很多方面都在引用3D打印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这种技术可以和很多领域结合起来,比如生物、医疗、建筑、珠宝、鞋类、工业设计、航空航天等等。
目前在3D打印领域中发展最迅速、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应属快速模具技术。比如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航天航空制造、轻工业、军事、通讯等。
3d打印与传统的通过模具生产有很大的不同,3d打印最大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3d打印还能够打印出一些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型,同时,3d打印技术还能够简化整个生产流程,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3D打印技术品牌市场份额占比一览
近几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分这块大蛋糕,纷纷进入该领域,目前中国所有3D打印相关企业中,约有46.9%是2016年以后进入3D打印市场的。当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 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多为国外品牌。
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已形成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3D打印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以中西部部分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北京、浙江、陕西、湖北、广东等省份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北京市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生产与服务的企业达70家以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亿元。广东省从事3D业务的企业超过400家,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陕西省从事3D研发生产企业超过70家,2017年营业收入达5亿多元。
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3D打印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2020年3d打印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2017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增长率为37.5%。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152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25%,2022年将达到508亿元。3D打印技术涵盖范围广,在汽车、航空航天、建筑业、医学专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都是十分广泛的。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发展前景成长与成本的降低,3D打印技术走入千家万户不无可能。
3D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级产品潜力较大
我国3D打印从1988年发展至今,呈现出不断深化、不断扩大应用的态势。2015-2017年的3年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5%。2017年,中国3D打印领域相关企业超过500家,产业规模已达100亿元,增速略微放缓至25%左右,但仍高于全球4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中国3D打印产业维持25%以上增速,2018年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8.3亿美元。
3D打印应用领域广泛,其在下游应用行业和具体用途领域的分布反映了这一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技术的局限和在发展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3D打印机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包括政府、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教育业以及制造业。目前,应用领域排名前三的是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0.0%、16.6%和13.8%。
对此,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3D打印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未来3D打印行业发展趋势。